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室设置 > 骨科 > 科谱介绍 >

关于股骨头坏死

 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,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,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导致股骨头缺血、坏死、塌陷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31-60岁居多。
 
  【表现】
 
  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,病痛出现的时间,发作的程度也不尽相同,但都是以病理演变作为基础。股骨头坏死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,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、大腿近侧,可放射至膝部。
 
  疼痛: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,行走活动后加重,有时为休息痛。疼痛多为针刺样、钝痛或酸痛不适等,常向腹股沟区,大腿内侧,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,并有该区麻木感。
 
  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:患髋关节屈伸不利、下蹲困难、不能久站、行走鸭子步。早期症状为外展、外旋活动受限明显。
 
  跛行: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,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,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。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,儿童患者则较为明显。
 
  一、保守治疗
 
  (1)避免负重 可先依靠手杖、腋杖等支具,严格限制负重,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,并免受压力作用,以控制病变发展,预防塌陷,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。
 
  (2)电刺激 有成骨作用,能促进骨折愈合。电刺激可作为骨坏死的治疗方法或手术辅助治疗。
 
  二、手术治疗
 
  (1)保留股骨头的治疗,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。
 
  ①钻孔减压:可降低骨内压,促进静脉回流,解除滋养血管痉挛,使新生血管能顺骨孔长人缺血区。主要用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的病人,是治疗骨坏死相对简单的手术方法。
 
  ②植骨术:因植骨前需先钻孔,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。既有钻孔减压,植骨提供机械支撑,又有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。
 
  ③截骨术:通过改变股骨头与股骨干间的对应位置关系,达到增加股骨头的负重面积,减少股骨头所受压力,将股骨头坏死病灶移出负重区,从而减少局部承受的应力,同时,截骨术使髓腔开放,可降低骨内压,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。
 
  (2)关节成形术
 
  应用于关节面塌陷的股骨头坏死病人,可行关节表面置换术、股骨头置换术、全髋关节置换术等。

    上一篇:颈椎病如何预防   下一篇:如何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